/ 银行存管/ 为什么银监管只提银行存管而非托管呢?

为什么银监管只提银行存管而非托管呢?

发布时间:2017-05-23 分类:新金融百科 来源:迪蒙科技

众所周知,自从银监管发布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以来,大家都知道网贷平台必须对接银行存管才是合法的,但是也有人对于银行存管跟资金托管这两个慨念混为一谈,迷惑投资者,那他们两者有什么区别呢,为什么监管只提银行存管而非托管呢?

银行存管

存管与托管,虽一字之差,但背后是责任与义务的区别,也是平台与客户资金真隔离还是假隔离的分界。一般地,资金存管是指P2P网贷平台将客户交易资金或平台备付金、风险金等存放于第三方机构账户,如银行账户或第三方支付公司账户,类似于证券资金第三方存管。

两者最根本的区别表现在,托管需要银行对资金账户进行监控,并定期出具报告,以证实资金用途是专项用于保障投资者投资本息,并定期向大众公开余额;而存管仅仅是开一个定期存款账户而已。

那银监管为什么只提银行存管而非托管呢?

一、真正做托管有难度

主要分为两方面,一是体现在对P2P借款人和项目真实性的判断上,就目前国内的征信体质来看,这明显不太现实。银行自身的贷款业务对于最终的资金用途也无法进行持续的追踪,银行可以确认并做到的是借款人本身真实存在,并严格审查借款人一系列的相关资料,信用信息,固定资产抵押等来降低坏账的风险。但如果要他们肩负审核P2P借款人的责任,他们的意愿很低,因为P2P很常见的几类借款人,都是银行“不愿搭理”的。二是体现在银行要实现托管的系统技术建设上,要实现P2P资金托管,银行必须专门重新打造一套系统,所付出的时间和金钱、精力成本都是相当高的。

二、银行做托管的态度谨慎

如果银行真的进行托管,需要担负很大的责任,同时还要搭上自家的声誉,付出和收入很难成正比。之前就有业界的人士表示这样是为了给银行留下撇清责任的后路,也为后续实践操作预留足够的解释空间。

根据这两种模式,又可分为银行资金账户体系+支付、银行资金账户体系+第三方支付两种模式,前者银行不但提供资金账户,而且要监管平台的每个项目及资金流动,后者则由银行提供账户,而支付环节则由第三方支付完成。目前已经开展资金存管、托管业务的银行中,民生银行、招商银行、广发银行均属于第一类,属于托管模式,而建行、中信银行则属于第二类。